中文 English

中文

English

“千里眼”“顺风耳”让种地更高效

日期:2025-02-27 17:32:18     来源:半岛综合体育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对稳产保供起到非消极作用。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全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如何?重点任务如何推进?记者做了采访。

  在山东汶上县苑庄镇演马村,冬小麦长势喜人,田埂旁,一座智慧监测平台引人注目。去年,苑庄镇投资460万元建设智慧化农业基地,通过农田微型气象站、土壤墒情传感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等高科技设施,对空气温湿度、虫情、土壤墒情等数据来进行全天候精准监测。“种地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种粮大户荣维振和记者说,在智慧农田里种庄稼,一个人就能管理上千亩地,节水1/3左右,今年秋收玉米亩产多了约200斤。

  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智慧农业政策体系,支持建设创新应用项目,智慧农业建设正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加速推广应用智慧农业有关技术,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深入开展国产化智慧农业技术的中试熟化、推广应用,今年新增建设项目19个,累计支持建设项目已达116个,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

  业内专家分析,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非农产业的1/4左右,比较效益偏低。亟须全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改变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以智能化实现精准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关键技术装备以及应用的广度、深度上任旧存在差距。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的人介绍,围绕智慧农业大面积推广应用面临的难点卡点,农业农村部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

  “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十分普遍。”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渝阳介绍,利用机器视觉与AI算法模型,能轻松实现对田间微小害虫的精准识别和测报,对虫害发生趋势做研判和预警。在浙江兰溪市,杨梅产业与数字孪生、卫星遥感、AI、大数据等技术深层次地融合,推动杨梅产业智慧升级。

  从全国看,一批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模式正应用于慢慢的变多的农业生产场景,随着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启动实施,一个个智慧农场、牧场、渔场逐渐落地生根。

  《指导意见》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为目标,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通过着力破解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各环节的瓶颈问题,大幅度的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说。

  看时间表和路线年,高端传感器、关键零部件、成套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检测制度基本建立,技术先进、质量放心可靠的国产化技术装备大面积推广,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得到普遍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预计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农业全方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看具体任务:《指导意见》围绕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加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等领域提出13项重点任务。

  针对任务提到的“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重点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建设,通过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用好各类支持措施,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探索形成区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数据是智慧农业的核心要素。立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国将加快制修订一批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建立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验测试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和交易制度,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

  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智慧农业的科技支撑不断加力。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初步建立智慧农业创新体系,作物表型高通量解析、土壤现场快速测量装备、大型农业通用型机器人化作业平台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增立项相关行业标准17项、发布实施6项,推动建立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测中心。打通信息化入乡到户的“最后一公里”,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今年超4000万人次接受培训,9年累计培训超过2.7亿人次。

  “《行动计划》是对《指导意见》的进一步具体化和行动化,确保能够形成可感可及的成果。”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的人介绍,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农业农村部部署实施三大行动。

  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通过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一批基础模型算法,强化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底座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支持浙江省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支持科研院校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探索推广智慧农场技术模式。

  当前,农业农村部已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健全完善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的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支持将智慧农业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纳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社会投资等有序参与建设。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相关典型经验和先行先试创新做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郁静娴)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块钱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也许会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6日,全国顶级规模、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问题造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ECO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一样的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因此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力量协同攻关。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

官方微信

半岛综合体育 | 京ICP备17047215号-1